思考与学习的指导方法
思考的指导方法(EI ver. 改, 第三版)
- 必须保持冷静、理性,理性思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先决条件。
- 对于一个庞大、复杂的问题,无论何时都应做的是,观察目标的结构与性质,试着利用观察结构拆分为若干个小的结构 / 问题,逐个考虑 / 解决。
- 考察问题是否存在一些特例,考虑更弱的命题。这些特例中是否有易于或已被解决的问题?然后,考虑这些特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,特例与完整问题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,特例的解决方法在整个问题中有何种地位 / 作用。
- 考察问题是否能够进行泛化,考虑更强的命题。其能否与某个更一般的模型产生联系,或至少有相似之处?它们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?
- 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 / 直观进行观察——只要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好方法,绝不要吝于用一些看起来不那么优雅的方法!几何直观,符号演算,观察规律,组合意义……凡是有助于新的理解的方法 / 视角 / 刻画都值得尝试。
- 尽量进行有效的思考,在纸上将转化的过程一一写下,便于进行进一步的观察。当问题难以推进时,将遇到的困难,可能的解决方向,可能有用的工具一一列出,有目的地去观察问题的性质。
- 面对困难的问题,应有足够的耐心和不懈的斗志,从一切可能的内容之中汲取灵感。谨记,“Wir müssen wissen. Wir werden wissen.”。
学习的指导方法(第一版)
- 在学习任何内容时,应避免浮于表面,多思考 / 提问:
- 这一节内容整体的思路如何?我们从何处入手,又用了何种手段实现目的?
- 能否使用其他的手段实现我们的目的?比较其他的手段与我们所用手段的优劣。
- 所用的技巧 / 所得的结论适用范围如何?能否推广至更一般的情况,或在其他问题中应用?是否存在什么背景,或其他形式的表述?
- 为什么要这样转化 / 推导 / 操作?背后是否存在某种动机 / 背景?各种达成目标的方式中,思路的不同之处与相同是什么?这些方式能否相互替换?
- 为什么要采取如此的定义?有其它等价,或更泛用的定义方式吗?各定义的优缺点、相同与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?
- 这些内容能否与所学的其他内容形成联系?是否能对其他内容有所启发?
- 应适当做一些笔记:
- 笔记不应当复述任何已经有的材料,而是记录自己的理解。
- 所有在 1. 中进行的思考均应被记录在笔记当中。
- 笔记应总是更新,所以不要因当前的理解不够深刻就放弃记录笔记!每隔一段时间就读一读自己的笔记,是否存在某些不同的内容存在内在的联系?试着将它们归为一类,并从中抽象出共有的结构或方法!如果当时的疑问现在已经有了解答,应把解答补充完整。如果产生了新的见解 / 疑问,就把它补充上去。
- 对于有启发性的、经典或技巧精妙的问题,应当记录下来,尝试用 1. 的方法去解析这个题目,然后问:
- 我的方法与解答的方法有何不同 / 相同?(如果未能解出)我的方法为何失败?是否能对原来的思路进行改动得出正确的解答?
- 该问题是否有多种本质不同的解答方法?如果是,如果抹去所有的技术细节,抽象出各个方法的思路分别是怎么样的,因何动机产生,采取的是什么视角,能否在其他问题中施用?
思考与学习的指导方法
https://heratino.github.io/2025/04/23/Method/